【第6138期】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2个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1年4月15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昆明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的“高原山区公路隧道运营安全和节能协同智能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以及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共同完成的“绿色公路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中国公路学会研究员刘文杰,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鲍学俊,云南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增加,云南大学教授王炜,昆明电器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津听,昆明理工大学副教授刘拥华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高原山区公路隧道运营安全和节能协同智能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紧扣安全与节能国家重大战略,针对云南高原山区地形地质复杂、生态环境敏感及脆弱、日照长短不一、太阳辐射强等特点,开展了高原山区公路隧道运营安全和节能协同智能系统研究与应用。取得如下创新成果:建立了云南省内高原山区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对隧道运营期的风险因素和安全因素进行选取和评估,为高原山区公路隧道运营管理部门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构建隧道能源数字化管控平台,理清能耗构成,及时发现用电异常及用电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管理不善等情况,实现了隧道能源的智能化管控;构建智慧化的决策模型,建立公路隧道智慧监控管理平台,实现高原山区隧道的科学化运营和管控,为保障公路隧道运行安全与节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可复制的范式。依托本项目,发表了高水平论文7篇,获授权专利9件以及软件著作权13项,成果广泛应用于云南省保泸高速、武倘寻高速及全省取消省界收费站工程等19个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公路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项目紧扣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重大战略,结合云南生态环境特点,通过理论分析、模型构建等手段,历时九年对绿色交通设施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工程实践,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创立了云南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提出了公路生态环境监测成套解决方案,形成了集在线、移动和实验室监测一体化的交通设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技术;建立了服务区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标准,首次提出了“韧性服务区”建设与运维理念,提出了基于云南地域特色的服务区污水净化与循环利用技术,构建了绿色服务区建设技术体系;构建了公路绿化植物固碳释氧能力分析模型与公路服务区绿化空间生态功能区划方法,首创了“绿化-美化-净化”于一体的公路服务区生态协同模式。项目编制了4部交通运输行业标准规范,获授权专利3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篇。该成果在云南思小、小磨高速及贵州遵贵高速复线等省内外70多条高速公路、干道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构建的交通设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系统解决方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高原山区公路隧道运营安全和节能协同智能系统研究与应用”、“绿色公路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2个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End.
往期精彩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全国科技成果评价服务平台